发布时间:2022-11-29浏览次数:460
中新网福州11月27日电 (记者 闫旭)“我们欢迎越来越多优秀的台湾教师到福建省职业院校任教。”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吴伟平27日在福州向台湾教师抛出“橄榄枝”。他表示,将在闽台教师积极参与福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方面予以支持。
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当天在福州举行。吴伟平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福建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台湾优质教师来闽任教。
2015年起,福建启动实施引进台湾地区全职教师资助计划,通过资金资助、职称聘任、职业荣誉等措施,采取特聘、购买服务、短期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引进形式,鼓励台湾地区高校优秀教师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到福建省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任教,有力推动了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近年来,福建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也就是“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分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两大模块。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指出“双师型”教师根据教师不同能力实行分级认定,依据相关认定标准分别认定为初级、中级、高级“双师型”教师。
“台湾的高职教育起步早、体系完整,在办学观念、模式运作上比较成熟,具有优势,有许多好的教育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吴伟平表示,欢迎越来越多优秀的台湾教师到福建省职业院校任教,将在闽台教师积极参与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方面予以支持,鼓励台湾教师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在职称晋升、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倾斜。(完) 【编辑:于晓】
中新网兰州11月27日电 (刘延新)为了不让西北传统菌种失传,传承和保护西北地区发酵传统文化,兰州高新区企业家高维东用了一年多时间,在西北农村、城镇地区收集了500多份“面酵子”。
“面酵子”又称作“酵头”或“面引子”,属于多种混合微生物发酵体系,西北民间普遍用其发面蒸馒头,以使馒头的风味和质地更加适口。
西北地区拥有品类繁多的传统发酵美食,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对微生物资源的解析和收集少有研究,这可能会导致微生物资源的大量丢失。
图为天颐禾科技集团董事长高维东。张调调 摄
高维东说:“面酵子在西北地区使用了上千年,其菌株经过天然发酵繁殖,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现代绿色生物制造和开发利用。现在人们都习惯直接从超市购买酵母粉发面,传统的发酵方法很可能面临失传的境地,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菌株的抢救和保存。”
高维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兰州高新企业家。2011年他从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即踏入兰州高新区这片土地,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他通过兰州高新区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中心提交了一份“过氧化氢酶”科研项目,进而获得了50万元的创业资本。2013年,他的企业正式入驻到了兰州高新区孵化器。
从孵化器到创业苗圃,再到加速器,高维东的公司在兰州高新区的支持下一路成长。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辅酶Q10产品在面市后逐渐打开了市场,其后公司又研发了辅酶Q10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钙多种维生素片等9款产品,并在土耳其和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市场反馈良好。
图为2023年4月15日,高维东(左)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介绍公司发展情况。 张调调 摄
现在,高维东创办的天颐禾科技集团已经是一家集生物医药研发转化、检验检测与咨询设计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共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项目17项,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地厅级科技奖项8项。另外,公司申报专利58项,获软件著作权55项。
几年来,高维东的公司先后获批了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天禾生物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甘肃省特膳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并在今年获批“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了甘肃省天颐禾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高维东说,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立推动了公司从单纯的研发生产向技术服务及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方向发展,并开始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新产品联合研发、质量改进和技术咨询服务。
“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特色资源开展研发一直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高维东表示,甘肃境内动植物和微生物特色资源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些都是公司研发新产品的最好原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