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705
中新网武汉7月20日电 (记者 马芙蓉)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20日在武汉举办空间站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宣讲会——武汉专场,围绕国际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华中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征集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
中国空间站是未来十几年我国最重要的近地太空实验室,在建造期系统规划并攻关研制了近30个重大研究设施及地面支持系统。目前这些设施已完成在轨建造,工程也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工程技术处副处长张璐介绍,未来十年,载人空间站已规划4大领域、30余个主题的近百个研究计划、上千项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将持续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今年6月19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空间站科学与应用项目,这对于整个空间科学界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华中地区有大量优秀科学家团队。”张璐表示,希望通过宣讲会,让科学家了解目前在轨的实验设施、期望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在太空开展实验,并发动优势科研力量,积极踊跃提出项目。
宣讲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钟红恩、总指挥助理张伟,分别作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应用任务规划及指南”“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设施与项目实施流程”的报告,介绍了空间基础生物学研究、空间生物技术及转化应用研究、空间生命生态支持研究、空间信息与精密测量新技术研究等领域研究计划。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参与宣讲会,并作深入交流。(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20日电 题:内蒙古老年“自助餐厅”开业三月记:和家里吃到的味一样
“这里的饭菜价钱便宜,每人才12元,饭做的和家里一个味。”
“这里完全是自助模式,随便吃,有凉菜、有热菜、有主食,都是按照老年人口味设计的。”
这是20日中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老餐厅” 中几名老年人的一段对话。
记者探访发现,当日,在该餐厅就坐的这些老年人,他们进门后,如同回家一样轻松自在,他们先是和服务员拉家常,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要水喝,甚至还和服务员说,“可不可以沏壶茶”。
待坐定后,这些老年人便开始讨论吃什么?有人说,“吃烩菜吧”;有人说,“还是莜面舒服”。人群中顿时形成两种不同意见,这时服务员走来说:“其实吃啥都可以,这里都有……”
几分钟后,这些老年人的餐桌上便摆上了他们喜欢吃的饭菜。
记者注意到,这家开业三个月的餐厅,从外观看显得非常朴素,不过,集宁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里已得到了周边1.2公里范围内老年人的青睐。
集宁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昱介绍,这也是这家以“自助”为特色的老年餐厅开业三个月以来最自豪的事。
王昱介绍,开设“为老餐厅”的真正出发点,是为不愿意做饭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为老餐厅”,受到当地老年人的欢迎。 中新社记者李爱平摄
经营“为老餐厅”的负责人孙月德透露,为老年人办餐厅,不能从盈利角度看,“我们只有微薄的利润,但这是可以持续做的事业,能长期干下去。”
“为老年人做餐饮服务,需要的是情怀,如果考虑挣大钱,就失去了‘为老餐厅’的意义。”孙月德告诉记者,开业三个月来,“能倾听这些老人的心声,让他们内心不再寂寞,是最大收获。”“这些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在身旁,特别希望别人能听他们说话。”
“我现在做的是一份事业。”孙月德说,目前餐厅只提供早点和午饭,老年人就餐毕,还可到二楼棋牌室去打扑克或者到另一间屋子练书法、看书,这一切都是免费。
孙月德透露,“为老餐厅”开业以来,已吸纳周边80%的老年人来此就餐,大家普遍反映,“饭菜可口,在这里身心放松。”
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为老餐厅”开业三月,当地老年人就餐现场。 王昱供图
“为老餐厅”只是集宁区民政局助力老年人健康养老的一部分。
集宁区民政局最新消息称,当前,该局除了面向社会为老年人办了“为老餐厅”,还在助医、助浴、代购、代办等基础性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延伸。此外,老年课堂、康复理疗、旅居养老等特色服务也得到了多数老年人的认可。(完)